金州教育云平台

义龙新区中心校

>网站首页>教育扶贫>内容详情

矢志不渝追梦人 ——记新桥镇喇盖小学教师宋钧

发布时间: 2019-05-23 10:08 发布单位: 义龙中心校 浏览量: 1613 【公开】

矢志不渝追梦人

 ——记新桥镇喇盖小学教师宋钧

 

曾经,作为一名教师,从未想过教书育人工作会与脱贫攻坚扯上关系。然而,宋钧作为农村小学普通教师,已经在扶贫战线上干了四年多,贫困户的包保工作从海子坝村辗转到荷花村,包保的贫困户前前后后共有8户之多。和笔者聊起脱贫攻坚这件事,宋老师说:“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真正参与的人才深有体会,才有讲不完的故事”。

遍访被疑是“骗子”

教育保障作为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的重要部分之一,其重要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2018年8月31日上午,新桥镇教育集团安排部署教育保障遍访工作,要求各村三天内拿出最精准的学生就读和资助数据!

在当天的会上,宋钧又多了一个临时性职务:荷花村教育保障专班负责人。该村教育专班工作团队共10人,而且有3名临近退休的老同志。而他们面对的是有着1200多户,覆盖4800多人口的入户遍访工作。

这是一个典型的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重活累活!专班人员多数是其他学校的教师拼凑的,缺少常规工作的磨合与默契,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困难重重。任务分配好后,个别教师有想法,要么说路太远,要么说遍访户数较多。

“既然同志们有意见,那就把人口最多、路程最远的两个组留给我吧!我们没时间在会场里推诿浪费时间,散会后请大家抓紧时间入户。”

荷花村脱贫攻坚指挥所全体工作人员不满二十人,根本抽不出人手协助教师入户遍访,也没有可供参考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干群一条心,脱贫一定行!脱贫攻坚工作,再难也要干,这是政治大局,也是工作需要。”宋钧如是说。

入户遍访工作在周末的白天和晚上进行着,第一天的工作还算顺利,入户摸排学生就读信息和资助情况,各组村民还算配合。第二天早上,宋钧带领的小组在河沟组、向阳组遍访,陆续接到各组老师打来电话,反映的基本上都是一个情况:村民们很谨慎,似乎在提防着入户的老师,而且报出的相关数据不实、不准确。

村民们在一夜之间怎么会有这种反常的举动?一定得把原因弄清楚。经过认真分析,宋钧老师认为是村民对入户的教师不熟悉,因此家庭的很多信息采取了隐瞒和提防。后来,荷花村向阳、河沟片区主任高玉全把村民的意思说了出来:不熟悉入户的这帮人,有点像前几天到村里宣传安装电信网络电话的诈骗分子。

显然,对全村村民来说,入户遍访的老师都是生面孔,村民把教育专班的老师当成“骗子”也就不奇怪了。这是由于当前开展工作的宣传不到位,让村民产生了误解。

此时,宋钧只得放下手里的工作,从村里借了个高音喇叭,录好音后进入各组宣传开展教育遍访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村民对此项工作的知晓率,让他们积极配合好入户教师提供相关数据。

后来,遍访工作得到了尖刀班和组干部的协助,经过两天三夜近5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信息的收集任务。

辍学生劝返一个不能少

 宋老师对笔者说:“教育专班在把遍访数据上报后,就开始着手辍学生的劝返工作,荷花村共有七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辍学生,辍学生人数虽不太多,但这些孩子的家庭很复杂,劝返工作很难做。”

在国庆节上午召开的荷花村辍学生劝返部署会上,宋老师讲了一句话:今天的辍学生,就是将来的贫困户,因此我们的辍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必须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国庆节七天假期,荷花村教育专班在宋钧带领下,分组对7名辍学生进行劝返。入户动员、宣传政策、普及法律,可谓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磨破了嘴皮子,王应鑫、梁喜椿、符臣敏、肖飞四名同学及家长终于同意在国庆节后返校上课。然而,王瑞英、侯祖淇、朱远飞三名辍学生已经外出务工,此外,部分正在就读的孩子也无法稳定,随时可能变成新的辍学生,劝返复学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2019年的春节前夕,让宋钧老师最为牵挂的是那三名外出务工的辍学生,他们在哪里?在外过得怎么样?春节会不会回来?家长对辍学劝返工作的漠视和应付,更让宋钧老师下定决心将辍学的孩子找回来。

春节过后,全镇的辍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力度逐渐加大,组成了教育、公安、司法、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行动的辍学劝返大军开展工作。

2月20日,在兴义城区务工的侯祖淇被骆驰副指挥长和张方祥老师接回……

2月27日,远在广东东莞清远的朱远飞同学,历经一天一夜的长途奔波终于回到温馨的校园……

3月5日,宋钧和王世彬老师亲自驾车前往贵阳龙洞堡机场,将在福建晋江打工的王瑞英同学接回交给了学校……

一个个捷报频传,让老师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荷花村的辍学生劝返复学,我们做到了一个都不少,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大胜仗!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为我们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宋钧平静地说。

以心换心注真情

包保干部在扶贫工作中付出了很多,但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不领情”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

王远林是宋钧的包保户,家中只有一个劳动力,本人属于肢体二级残疾,行动极为不便,但头脑非常灵光。一直以来,王远林和村指挥所的所有工作人员关系搞得特别“僵”,甚至油盐不进,所以村里干部给他取了一个诨号:“刺头”。

以前的几任包保干部和王远林户关系都很差,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未入户了。事情竟然有这么严重,必须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尽快解开干群之间的“心结”,才好打开工作局面。

为了弄清事情缘由,宋钧私下找指挥所领导和前两任包保干部了解情况,得来的情况并不理想:大家均斥责王远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白眼狼一个!宋钧觉得,如果还是按照先入为主的思路做下去,他这包保干部恐怕干不了几天就得灰溜溜的撤回。

记得那是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宋钧一个人来到王远林家,初次见面,王远林还算热情。第一次和王远林见面,他非常健谈,而且思维敏捷。“要不是我丧失了劳动能力,我才不当这个贫困户呢!”王远林对当前的贫困户身份并不乐意。

“你不乐意当贫困户,但有些人在争、在抢作当贫困户啊!根据我的初步了解,你家在2016年就已经脱贫了。按照国家扶贫政策,贫困户是脱贫不脱政策的,所以你要坚定信心,把家庭的生产生活搞上去。”他耐心地做王远林的思想工作。

“听说你是老师,你们当老师的把娃娃教好就可以了, 现在来做扶贫工作,真的很难!”王远林说起话来倒也不遮掩。

“娃娃要教好,扶贫工作也必须干好,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帮扶干部,家里有什么困难或是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对我说。”宋钧也想从王远林嘴里了解点实情。

转眼间,王远林情绪有些激动,愤愤地说:“我家的情况一点不复杂,想包保我家,必须把他们欠我的钱整到位,否则一切都免谈。”

第一次入户谈话就这样草草收场,他们是谁?欠的什么钱?这一切都还是个迷。

回村后,宋钧找到驻村第一书记程主任,详细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王远林在2018年的因户施策项目中,有7815元项目资金未补助到位,当时他就把情况反映到州民生督察组,上级把这个情况形成问题台账发回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矛盾便由此产生并逐渐升级。据镇反馈的情况,王远林户在“因户施策”中的小黄牛养殖项目验收过程中存在造假、虚套扶贫资金,所以王远林一直申诉的7815元项目补助款就此冻结。

随后一段时间的走访,王远林一直纠结7815元的补助资金,他公开表示,凡是上级来检查,这个情况还会反映上去,一副鱼死网破的样子。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总得有个解决之法,否则这包保人就干不下去了。

看来,得从感情方面入手,真心和王远林交朋友!

2018年的中秋节前夕,宋钧自掏腰包买了礼品和一个电饭煲送到了王远林家,他一番推脱后还是高兴的把东西收下了。王远林是一个很精明的人,察言观色之下就知道宋钧的来意。这一次,王远林很爽快地将事情的原委全盘托出,他也自认在小黄牛养殖项目验收上打了“擦边球”,最后他说:“因户施策项目这事,既然认为我的四头牛是验收当日买的,验收人员可以当面就拒绝验收呗,为什么把牛和圈的照片取走了一段时间才说存在问题,我个人认为,这笔补助款已经到位,可能被他们哪个挪用了,所以才说我家的项目不合规定。”

“扶贫资金没人敢动的,这个你应该放心,上级纪委和民生监督很严格,所有资金不会经过扶贫干部的手。”宋钧委婉的加以疏导。

最后,王远林终于想通了,高兴地表态:“既然这笔钱得不了,我也不指望了,但最起码要给个说法嘛!哎,宋老师,你们既要教书育人,还要搞扶贫工作,很不容易的,放心吧,我不会乱说话,也不会去上访了,不会为难你的工作。”

虽然王远林已经放弃了那笔补助款的诉求,但作为帮扶干部,宋钧并没有放弃,而是将实际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交村指挥所和镇扶贫办。

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终于,十多天后,王远林的那笔补助款如数到位!

圆了蚕桑产业梦

在宋钧的记忆中,贫困户王远林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国家的政策虽好,但是只能帮我们一时,所以我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家的产业。我一直有个梦,想联合村民们发展种桑养蚕产业,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宋钧原以为,王远林的那番话只是说说而已,最终不会落实到行动上。现在的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严重,给人的感觉是“越扶越懒”。王远林作为一名重度残疾人,就算想“圆”他的那个梦,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王远林就是王远林,他和其他贫困户还真不一样。他短短时间内就联合组里其他九户村民,以五百元一亩流转了300多亩闲置土地,开始了他的创业梦想。

宋钧在冬季的一次走访中,王远林从塑料袋拿出一沓厚厚的土地承包合同,他信心十足地说:“宋老师你看,我现在承包的土地有120亩,合同全都签字了,全部用来栽桑树养蚕,我们外出考察好几次,这个产业前景比较好,我相信一定不会失败的。”

宋钧包保到这样一位有志气的贫困户,心里自然很高兴,只是担心地问:“发展产业的资金从哪里来?你是否进行过预算?”

“以前有一部分积蓄,支付第一年的土地租金应该不成问题。”

“桑苗钱预计多少?养殖场所落实没有呢?”

“公司承诺提供20万株苗种,养蚕有收益后再偿还,至于养殖场所还没落实好。”

“开弓没有回头箭,你大胆的去干,总会成功的。为了保险起见,我会将你发展产业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汇报给村指挥所和镇扶贫办,希望得到上级的支持。”

春节前夕,王远林的120亩蚕桑土地全部栽上了桑苗。在包保人宋钧的多方协调和帮助下,建蚕房用地的困难已经解决。同时,新桥农村信用社已经向王远林发放低息贷款十万元建蚕房。

2019年晚春时节,王远林种植的120亩桑树已经生根发芽,并穿上茸茸绿装,六百多平方米的蚕房主体工程建设完毕。

苦心人,天不负。宋钧心想:像王远林这样的脱贫致富追梦人,相信一定会圆梦!(新桥镇教育集团  王美康)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黔西南州教育局 技术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88号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转1
Copyright©2016 yun.jzjy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6008618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