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七舍镇中心小学

五语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6-08 11:58 分类:备课 发布单位:兴义市七舍镇中心小学 点击量:670 【公开】

22 手 指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语文要素】

4.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5.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15个字,会写9个词语。

2.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重点)

一、走进文本,学习生字词

1.导入新课:我们的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每一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先考考大家,你认识他们么?直观看,这五根手指有什么不同?(大拇指又粗又短,中指最长,小拇指又细又短

2.其实他们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手指》,好好认识一下我们这些老朋友。文章中有很多生字,请同学们把生字和生词都画出来。

按弦  揿电铃  搔痒  窈窕  秽物  轧伤  拧螺丝  解纽扣  周仓  薄弱  附庸  爱憎

(1)读准字音,尤其要关注“弦”“窈窕”“轧”“憎”的读音,关注“庸”的写法。理解“附庸”的意思。

(2)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的结构是同一类的?(按弦  揿电铃  拧螺丝  解纽扣

(3)这组词语都是写什么的?(人的行为动作

二、阅读课文,发现语言特色

(一)语言特色一:体会拟人的写作方法

1.这一组词语写的是谁的动作呢?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

2.分别出示两个句子。在这一部分描写中,无论是大拇指还是食指,作者的称呼是什么?(他)

3.可见,作者是把手指当作人来写的。那么写其他几根手指的句子也是这样吗?读课文,发现共同点。

4.这种拟人化的语言还表现在其他地方,大家一起找一找。

5.在这些句子中,哪些语言让你感受到“人”的亲切?学生交流。

(二)语言特色二:单音节词语的使用

突出“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一句。

1.这篇文章语言的第二个特色,藏在这一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哪一个词语平时我们使用的时候一般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但在这一句中,只有一个字,表达的意思却完全相同。(但)

2.读读这句话,如果把“但”改成“但是”,语言上有没有什么细微的差别?

要点:结构感不如“但”紧凑。尤其是和后面的“却”连起来,这种简洁、紧凑的感觉更加明显。

3.文章中好多地方都是这样,请大家在文中寻找一下,画出相关句子和词语。

4.学生读这些句子,体会语言的味道。

5.也正是这样的简洁,让这篇文章略有文言的味道。有一些词语我们早已不用了。比如这几句:

(1)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3)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

6.你懂得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吗?

无如:不如,比不上;无过于:没有超过……的;不让于:不用谦让……的。

7.小结:这一类词语的使用,使文章的语言显得格外简练。

(三)语言特色三:大量短句的使用,使语言幽默有趣,文章朗朗上口

1.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很长却又很短的句子。你们知道我说的是哪一类句子吗?

比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2.读一读。一句话被作者分15次才说完,这样的句子读起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要点:(1)每一个小句子都很简短,读起来清楚易懂,而且很有韵律感。(2)感觉大拇指很辛苦,所有用力气的活都是他做的。

3.这样的大拇指,你觉得他苦情吗?你想流泪吗?(不仅不想流泪,而且还想笑

4.追问:为什么想笑?(原来也没觉得大拇指要做这么多事,经作者一说,发现还真是这样,所以就想笑

5.小结:像这样又真实又有趣的语言就是“幽默风趣”。指导朗读。

6.读读文章,看看还有哪些语言让你感觉简短有韵律感,而且幽默风趣。

三、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1.让学生自主观察本课要写的字,小组交流要注意的要点。

2.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字。(如:“享”不要与“亨”混淆;“仓”不可误写成“仑”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难点)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丰子恺先生文章的语言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课文,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系统梳理,体会人生哲理

1.课文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五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大家都明白了吗?回忆课文,填写表格。

2.观察这一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出示第一段: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3.在作者笔下,中指好像作用不太大,是不是可以去掉?为什么?

出示最后一段: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作者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人要团结在一起做事,团结起来力量大

5.丰子恺先生用五根手指给我们讲了一个重要的生存、工作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和大拇指、食指相似的人?全班交流。

三、指导“小练笔”

1.让学生读一读“小练笔”的要求,明确要写的内容。

2.小组交流,说一说五官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五官中的一个,进行练笔。

练笔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这个意思来描述、举例。

4.完成练笔后,全班分享、交流,师生共同评价,看看是不是把五官的特点和作用写清楚了,有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认为语言风趣的句子。

2.在丰子恺的眼中,万事万物都那么可爱、有灵性,所以,先生笔下的散文也十分幽默风趣,十分有味道。同学们课下可以走近丰子恺,读读他的文章,相信你们也会喜欢上他。

 

板书设计:                   

22.手指

                 手指      长处     短处       启发

                大拇指     ………    …………      

食指      ………    …………       团结

中指      ………    …………       就是

无名指     ………    …………       力量

小指      ………    …………

 

 

 

 

23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关于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我”关于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2.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论“童年”印象,引出课题

1.导入:说说在你的童年时光中曾有过一些什么发现?(板书:童年的发现)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入新课。

二、借助学习提示,自主阅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提问:“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我”在九岁时发现的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追问:对于作者的这个“发现”,你有什么看法?(觉得很有趣、不可思议……

2.说一说:作者对于他的“发现”,自我感觉怎么样?(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快乐……

三、指导生字

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易错字。

(1)“嘿”是语气词,要结合语境读出它的语气。

(2)“祸患”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如“祸害”“隐患”。

(3)“窘”是后鼻音,读的时候需要注意。

四、解密“发现”过程,交流有趣部分

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获得“童年的发现”的,和同桌交流。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1)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让学生试着用概括的话说一说“发现”的过程。

预设:“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于是就一起去问老师。得到解答后,“我”继续大胆想象,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提示: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或者不够简洁,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如果学生概括有遗漏,教师要提示学生再读一读课文。

2.全班交流“发现”过程,师生共同提炼关键词。

梦中飞行——求教老师——大胆想象——得出结论

3.追问:得出结论之后,“我”是怎样想的?因为这个“发现”,“我”遭遇了什么?

预设:得出结论后,“我”格外高兴,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后来,在六年级的生物课上,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不由得笑出了声,因此被老师误解,还被轰出了教室。

4.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中有趣的部分。对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作批注,结合批注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觉得这部分有趣。

5.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关于梦中飞行的描述,特别生动、具体,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很有意思。

预设2:第12自然段,说“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想象一个孩子抓着一条鱼拼命观察的样子,觉得很有意思。

预设3:第13自然段,“我”绞尽脑汁思考“为什么是九个月”,得出的结论特别天真,充满童趣,而且“我”还沾沾自喜,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十分可爱、有趣。

追问:除了内容上的有趣,这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点拨:这部分用了“嘿”“哈”等语气词,很贴近儿童的语言;“如此简单明了”“为此感到格外高兴”等,语气中流露出发现的快乐与自豪。

预设4:“我”被老师轰出教室的时候,心理活动特别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充分体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追问:“还不笑塌房顶”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点拨:虽然说同学们会嘲笑自己,但话里话外也透着一股自豪。

进一步追问:“我”是怎样自我安慰的?“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点拨:“我”用很多科学家因重大发现也会受到驱逐、迫害来安慰自己,意思是“我”因为自己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算不了什么。

提示:在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因有重大发现而被驱逐、迫害的科学家为数不少。“我”把自己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放在一起说,是一种夸张的、自嘲的表达,这也是风趣幽默的一种体现。

6.让学生比赛朗读课文中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看谁更能读出“我”的语气与心情。

7.引导学生交流:在你的童年时光里,有没有过什么“重大发现”?小组自由交流。

8.小结: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童真、童趣。

 

板书设计:

23*童年的发现

“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求教老师——大胆想象——得出结论

童趣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个孩子的古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一读:读通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重点读好以下句子: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②孔/指以/示儿/曰。

(指、示、曰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表达着连续的动作与问答,因此要停顿)

(3)引导学生读准全文停顿。

(4)反复熟读。

三、二读:读懂课文

1.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将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引导学生相互解疑。

以下字词古今差异较大,学生比较陌生,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代词,指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禽:鸟类。

3.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以下方法来理解文言语句。

(1)补充成分,使句意完整。

如“孔君平诣其父”,翻译为: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此处,结合上下文,补充了“有一天”,强调了时间概念,使句意更加完整。

又如“为设果”,翻译为: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此处,结合上下文,补充了古文省略的“小儿、他(指孔君平)”两个人物,使句意更加完整。

(2)突破关键字词,使句意准确。

如“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的“家禽”,古文中指两个词,家指家庭,禽指鸟类;而现代汉语中“家禽”却是一个词,指家中养的鸡、鸭等鸟类,词义缩小了。所以翻译此句时只要突破了“家”和“禽”的意思,句意就更准确了。

(3)变换词序,使句意准确。

如“梁国杨氏子九岁”可翻译为: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这一翻译将原文中“子”与“九岁”的词序进行了变换,使得句意更加准确通畅。

4.指名完整地说全文的意思。

四、三读:读透课文

1.读了这个故事,杨氏之子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甚聪惠)

点拨:“聪惠”的意思就是聪明、有教养、有礼貌。

2.再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聪明、有教养、有礼貌。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句感受孩子的“聪惠”。

(1)从“九岁”“儿应声答曰”可以看出孩子年龄小,但反应快,思维敏捷,很聪明。

(2)从“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孩子会听孔君平的话,而且抓住“孔姓”提出孔雀作对答,显得非常巧妙,展示了孩子过人的学识与智慧。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从“为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有教养,能以礼待客,端出水果招待客人。

(4)从“未闻”“夫子”等词中可以看出孩子对孔君平很尊敬,很有礼貌。

4.在孔君平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他们各自是怎样想的呢?后来又会怎样对话呢?请你想一想,然后来读他们的对话。

孔君平想:_________。于是,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想:_________。于是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答曰:“_________。”杨氏之子对曰:“_________。”

5.大家看看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如下特点:

(1)“总—分”句式的构段特点:先写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然后围绕这一总起句与中心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甚聪惠”。

(2)人物对话的巧妙。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幽默机智、耐人寻味。

(3)文言文表达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一句话中省略了一些内容,有些字词的意思与现在大不相同。

6.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课后延伸阅读

课后让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言语》  甚聪惠

杨氏子 — 杨梅 —君家(杨家)果

  孔君平 — 孔雀 —夫子家(孔家)禽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教学目标

1.能讲述两三个收集到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2.能用心倾听别人讲笑话,做一个好的听众。

教学重难点

能讲述两三个收集到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交际话题

1.第一次到我们班上课,班上有位同学这样问我:“老师,你的脸为什么那么大呀?”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回答呢?(指名回答)

2.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我的脸是被我满脑子的智慧撑大的。我觉得脸大挺好的,脸大别人才看得清呀!脸大,大家都喜欢和我合照,能起衬托作用,多好呀!而且脸大的人丢脸丢得慢,为什么呢?因为脸大一直没丢完!还有,脸大的人脾气好,为什么呢?因为脸大,翻脸翻得慢呀!还有,我长得这么美,不放大点,浪费!”

3.我的这个回答怎么样?(指名评价,相机点评)

4.导入课题: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来一句幽默的自嘲,会为自己带来轻松的心情,也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这不仅是风趣的表现,也是一种智慧。今天,我们就围绕讲笑话这个话题,来学习和探究如何让我们更风趣,更有智慧。(板书课题: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二、教师示范,提示讲笑话的方法

1.学生自由交流:要讲好笑话,需要注意什么?

2.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讲笑话的“秘诀”。教师板书关键词:熟记笑话;不笑场;不重复;克服口头禅;表现出人物的神态、语气、动作。

3.追问:什么是“口头禅”?

教师示范讲笑话,讲的过程中经常停顿并发出“嗯——嗯——”的声音,每句话结束都加上“然后”“后来”等词,让学生听完说感受。

预设:听的时候很着急,容易不耐烦,不觉得笑话好笑了……

点拨:口头禅就是一些不良口语习惯,这样讲笑话的效果会打折扣。

4.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对这些“秘诀”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总结)

5.小结:讲笑话前,先要选择有趣的笑话,并把它的内容牢牢记住;讲的时候要流利,不要重复,避免口头禅;要让别人笑,自己就不能笑;还要尽可能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气。掌握了这些秘诀,你就能讲好笑话。

三、小组练习,全班展示

1.让学生小组内练习讲笑话,并展开互评。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板书提示的要点。

2.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相机鼓励、点拨。

(1)针对学生讲述中因紧张出现的口头禅、重复、语速过快、局促不安、面无表情等情况:提醒学生稍作停顿,不要紧张,想好后再讲。

(2)针对笑场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如何讲好笑话上,时刻提醒自己是个讲述者,不要被笑话本身的内容所吸引。

3.组织学生对讲笑话的同学进行点评,教师相机点拨,总结方法。

(1)对点评方式进行指导。

①指导点评的学生:点评时要面向讲述的同学,先说说他的优点,再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别人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②指导被点评的学生:得到夸奖,要表示感谢;别人提出建议,也要虚心接受。

(2)结合学生的点评,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总结方法。提示学生:在发现他人的问题时,也要想想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问题,注意下次改进。

4.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听众。

点拨:听笑话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倾听,捕捉笑点,并积极回应,比如和大家一起笑一笑,或者是在精彩的地方适时鼓掌。如果确实感到不好笑,出于礼貌,我们也应该鼓掌表示感谢,做个好听众。

5.引导学生明白讲述笑话时要选择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笑话。

(1)出示“好笑话”与不文明、不健康的笑话示例,让学生对比阅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结合示例,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不文明、不健康的笑话,如以取笑人体缺陷为乐的笑话、用语低俗的笑话等。

四、总结学习,布置作业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今天回家后就请你将在课上听到的笑话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跟你一起开怀一笑。

 

 

 

 

 

 

 

 

 

习作八 漫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写清楚漫画的内容。

2.能借助标题或提示语,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能写清楚漫画的可笑之处和从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课时

1-2课时

一、读懂漫画

1.漫画特点知多少。

同学们知道漫画有什么特点吗?(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预设:

(1)针对性。漫画的内容总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表达。

(2)夸张性。漫画会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将社会上的时事表现出来。

(3)启发性。漫画往往意味深长,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幅漫画,看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板书课题:漫画的启示)

2.学会看漫画。

看漫画可是有学问的,说说你们平时是怎么看的。

预设:

(1)关注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第二幅漫画的标题是:待业啄木鸟。只有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看,这样才能把漫画的寓意弄清楚。

(2)了解内容。同学们,漫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我们可以先整体观察,说清楚漫画的主要内容,再观察画面的细节部分,还可以猜猜人物内心的想法。

(3)发现提示。第一幅漫画中还有两句对话:“你在干什么?”“等着乘凉。”想想对话里隐含了什么意思。这可是我们领悟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4)聚焦主题。你觉得这两幅漫画最夸张之处在哪里?

同学们,看懂了这些你才算是读懂了漫画。(板书:读懂漫画)

二、写好漫画

1.聚焦细节。

(1)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画面,下面我们把镜头转向画面中的人物,观察人物的细节,进行人物特写。(板书:写好人物的特写)

怎样把人物特写写好呢?我们先来欣赏两位同学描写的同一个人物。(出示片段)

片段一:坐在地上的那个人,低着头闭着眼。

片段二:左边那个人戴着帽子和墨镜,双手抱膝而坐,靠着树干悠闲地酣睡起来,娇弱的树干都快被靠断了。他可真会享受啊!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想哪个片段比较精彩。(片段二比较精彩)

预设:

①关注了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

②运用反语。这里不是真的指“他真会享受”,而是采用了反语的手法,正话反说。在漫画作文里,运用反语更能突出漫画的讽刺性。

③语言讽刺、夸张。(板书:聚焦细节)

2.详略得当。

(1)刚才,我们先概括了整个画面,再具体描绘画面中的人物。但是,如果把这幅漫画中的两个人物都如此具体地描写,整篇文章会显得啰嗦。所以,我们可以挑选较为典型、突出的人物详写,其余略写。努力做到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2)请同学们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这幅漫画的内容。

三、写清启示

1.探寻主题。

(1)让学生按照“看漫画四部曲”,小组内再次进行讨论:这两幅漫画究竟表达了什么?

预设:

①讽刺那些总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

②讽刺人类对树木乱砍滥伐、毫无底线地向大自然索取的现象。

点拨:像这样使人受到启发、有所领悟的话语就叫作启示。启示的语言比较简练,能够引发思考。

(2)相机出示写启示的要求:

①讲清道理、引发思考。

②语句通顺、语言简练。

③格式规范、书写端正。

2.学写启示。

(1)根据提炼的要求,尝试选择其中一幅漫画写启示。(板书:写清启示)

(2)展示一位同学的启示,全体举手示意参与星级评价,请一位同学代表点评,说清楚得星理由,提出修改建议。

(3)各自对照写启示的要求进行修改。

四、联系生活

1.把漫画中的内容同我们身边的事情相联系,这样就和读者拉近了距离,习作的号召力也就更强了。

2.两幅漫画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呢?(板书:联系生活)

3.交流汇报。

4.刚才我们聊到了与漫画相关的社会上类似的一些现象,同学们可以选择恰当的事例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连贯。

5.启示类习作可以把启示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结尾。

五、全文修改

1.朗读分享。请把你的习作在小组内朗读分享,小组成员一起评议。

2.评价建议。你最喜欢谁的习作?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者修改建议。

3.修改完善。请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特点。【语文要素】

2.能体会例句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来描写情景的表达特点,并能选择情景仿说。

3.能体会先概括后举例的段落表达方法,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颜勤礼碑》等颜体书法作品的魅力。

5.朗读、背诵关于“为人”的五条名言。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例句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来描写情景的表达特点,并能选择情景仿说。

2.体会先概括后举例的段落表达方法,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特点。(重点)

2.能体会例句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其他事物来描写情景的表达特点,并能选择情景仿说。(重点)

3.能体会先概括后举例的段落表达方法,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重点)

一、学习“交流平台”,总结语言特点

1.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自由交流感受:你喜欢哪篇课文?喜欢文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课文中自己觉得风趣、幽默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展开交流。

预设:

(1)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2)丰子恺对手指的描写特别贴切、有趣。

(3)《童年的发现》中,老师给“我”和小伙伴解释梦中飞行的原因,其实也是老师在和孩子逗趣,“我”还特别认真地一直追问,显得很有意思。

 

3.教师小结:本单元的课文很有特点,我们可以从内容、写法、语言等不同的角度感受风趣和幽默。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让学生读一读第一题的两个例句,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1:第一个例句把无名指和食指比作关平、周仓,把中指比作关公,写出了三者关系密切、片刻不离,既形象又生动,把手指的样子写活了。

预设2:第二个例句写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灵巧,就像猴子一样,特别生动。

提示:如果学生理解有障碍,可以先让学生读例句,概括句子意思,然后把概括后的简要的句子和例句放在一起比较,感受例句描写的具体、生动。

2.教师归纳总结:两个例句都是先点出要描述的事物或人的样子和特点,再用另一种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这种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情景的方式,可以使句子的表达形式更丰富,而且往往风趣、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3.引导学生在题后的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进行情景仿说,想一想怎样说得更生动。

4.同桌之间练说,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预设:他阔别家乡三十余载,今天终于回来了,就像倦鸟归巢,看着故乡的一草一木,双目中泛起了一层迷蒙的水雾,怎么也消散不去。

5.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出示评价要点:表达方法的运用是否妥当,想法是否表述清楚。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学生自读例句,教师提示关注段落中的标点符号,说说有什么发现。

预设:段落中使用了五个分号,说明写的是并列的几个意思。

2.追问: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是本段的关键句?围绕关键句是怎么展开的?

预设:第一句话是概括句,整段话围绕关键句举了六个方面的例子。

点拨:这段话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法,说明了大拇指最肯吃苦。

3.让学生再读读这段话,说说还发现了写法上的什么特点。

预设:具体描写部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句式工整,能感受到作者对大拇指肯吃苦精神的充分肯定。

4.让学生以“妈妈真勤劳”为开头,结合生活实际,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式写一段话,把意思说清楚。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段话。

5.学生完成后,四人一组交流所写的段落,互相评价。

6.指名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出示评价要点:从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式、具体分成几个方面来说。

预设:

妈妈真勤劳,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和她密切相关。她每天清晨跑菜市场,总能买到价廉物美的食材;白天她穿梭在家中,走到哪里,哪里就变得干干净净;晩上她做的饭菜,手艺堪比米其林大厨。

7.教师小结点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颜勤礼碑》等颜体书法作品的魅力。

2.朗读、背诵关于“为人”的五条名言。(重点)

一、欣赏“书写提示”,感受书法之美

1.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知道或喜欢的书法家,展示他们的代表作品。

2.让学生看《颜勤礼碑》影印拓本,交流感受,说说颜真卿的字有什么特点。

预设:颜真卿的字很有力度,比如“序”“君”两个字就笔画丰满,浑厚有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同一个字在碑帖中,是一模一样的吗?提示学生比较两个“太”和两个“为”,说说自己的感受。

点拨:颜体同样的点画也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这也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

4.教师介绍书法家颜真卿和《颜勤礼碑》。

二、学习“日积月累”,熟记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自由读,教师提示易错字的读音。如:“长戚戚”的读音是“cháng qī qī”;“恻隐”读为“cè yǐn”;“有所不为”的“为”是“做”的意思,读“wéi”。

(2)全班齐读,教师提示正确停顿。

2.指导学生理解名言警句的大意。

(1)引导学生思考每一句话都是什么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字典等试着说说几个句子的大意。

(3)教师适时出示难懂词的注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通晓,懂得。大意: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戚戚:忧伤、惊惧的样子。大意: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总是患得患失、局促忧愁。

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大意:同情、怜悯之心是仁的开端。

④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死,扑倒。大意: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⑤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耻:羞耻之心。大意: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3.教师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例如:

(1)警察严肃地告诫罪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小明热心帮助盲人,妈妈高兴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这几句名言警句,有着同一个主旨——为人。要处世,先为人,希望这些名言警句能够给大家启示。

5.学生再次朗读这五句名言并尝试背诵。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2016 yun.jzjy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6008618号
主办:黔西南州教育局 技术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88号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转1
学校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兴义市七舍镇七舍村五组     联系邮箱:qsxxwj01@163.com